2025.08.26
行业资讯
晶圆清洗机主要功能介绍

      晶圆清洗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,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,包括颗粒、有机物、金属离子及氧化层等,以确保后续工艺的良率和芯片性能。随着半导体技术向更小制程节点迈进,对清洗工艺的要求也日益严苛,晶圆清洗机的技术迭代成为行业焦点。

物理与化学协同的清洗机制
晶圆清洗机的核心技术围绕“湿法清洗”展开,结合化学药液与物理作用力实现高效清洁。常见的化学溶液包括SC1(氨水-过氧化氢混合液)和SC2(盐酸-过氧化氢混合液),分别用于去除有机残留和金属污染物。而物理清洗则依赖超声波或兆声波技术,通过高频振动产生微气泡爆破效应(空化作用),剥离附着在晶圆表面的纳米级颗粒。例如,超声波频率通常选择40kHz至1MHz,高频适用于更精密的清洗需求,可清除小至0.1μm的颗粒。部分先进设备还引入旋转喷淋系统,通过高压液流冲击进一步强化清洗效果。

全自动化与工艺集成
现代晶圆清洗机已实现高度自动化,整合了机械臂传输、多槽体联动和工艺参数实时监控系统。以单片清洗机为例,其工作流程包括预清洗、主清洗、漂洗和干燥四个阶段,全程由程序控制,避免人为污染。干燥环节多采用异丙醇(IPA)蒸汽或离心甩干技术,防止水痕残留。此外,设备需兼容不同尺寸晶圆(如8英寸、12英寸乃至18英寸),并适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(如碳化硅、氮化镓)的特殊清洗需求。部分厂商已推出“在线式”清洗模块,可直接嵌入刻蚀或沉积设备之间,减少晶圆暴露时间。

应对先进制程的挑战
3nm及以下制程对清洗工艺提出了近乎极限的要求:一方面需彻底清除High-k介质、EUV光刻胶等新型材料的残留;另一方面要避免清洗对FinFET或GAA晶体管结构的损伤。为此,新型清洗机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,利用其低表面张力和高渗透性,在无液体接触条件下完成清洁。另有设备采用等离子体辅助清洗,通过激发活性自由基分解顽固污染物。值得一提的是,边缘清洗(Edge Bead Removal)和背面清洗(Backside Cleaning)功能也日益重要,可减少边缘缺陷导致的良率损失。

环保与成本优化
半导体工厂的可持续性需求推动清洗机向绿色化发展。部分设备采用闭环化学品回收系统,将废液中的氨水、盐酸等提纯再利用,降低90%以上的废液排放。水耗方面,通过优化漂洗流程和采用低流量喷嘴,纯水用量从早期的200升/片降至50升/片以下。此外,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可实时分析设备状态,提前更换老化部件,将非计划停机时间缩短70%。

未来技术方向
量子点清洗、激光辅助清洗等前沿技术正在实验室验证阶段。其中,激光清洗通过脉冲能量选择性去除污染物而不损伤基底,可能成为下一代技术选项。另一方面,随着chiplet技术的普及,针对异质集成芯片的清洗方案也需重新设计,例如需解决硅中介层与三维堆叠结构的清洗兼容性问题。行业预测,2026年全球晶圆清洗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8.3%,其中中国大陆将成为最大增量市场。

从技术演进来看,晶圆清洗机已从单一功能设备发展为融合化学、物理、自动化及大数据分析的复杂系统。其性能直接影响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和生产成本,是摩尔定律延续的关键支撑环节之一。未来,随着新材料和新架构的涌现,清洗工艺的创新将持续为半导体制造赋能。

产品咨询
以客户服务为中心,您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方向,期待与您建立联系!